作者:[德]福尔克尔·魏德曼 著;宋淑明 译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整理记录德国纳粹“焚书事件”中被焚书作家作品及生平的文学评论集,它通过史料再现了被世人遗忘的焚书作家群像;更是一部基于文学维度、企图用新的眼光看待一个似乎已经结束了的生活和时代的“第三帝国记忆盲点文学备忘录”。 1933年5月,德国纳粹在柏林将94名德语作家和37名非德语作家作品焚烧,并在全国展开焚书活动,数万本书籍付诸一炬。“焚书事件”是一场重大的灾难,它使得德国文学史出现巨大断层,更改变了许多犹太作家和异议人士的命运。他们大部分因此失去了读者、家园,甚至生命,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就像当年销毁者们所设想的一样,几近被世人遗忘。
这是一部整理记录德国纳粹“焚书事件”中被焚书作家作品及生平的文学评论集,它通过史料再现了被世人遗忘的焚书作家群像;更是一部基于文学维度、企图用新的眼光看待一个似乎已经结束了的生活和时代的“第三帝国记忆盲点文学备忘录”。
1933年5月,德国纳粹在柏林将94名德语作家和37名非德语作家作品焚烧,并在全国展开焚书活动,数万本书籍付诸一炬。“焚书事件”是一场重大的灾难,它使得德国文学史出现巨大断层,更改变了许多犹太作家和异议人士的命运。他们大部分因此失去了读者、家园,甚至生命,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就像当年销毁者们所设想的一样,几近被世人遗忘。
福尔克尔·魏德曼重新采访、收集1933年被列入*批焚书名单的94位德语作家和37位外语作家的资料,以传记和回忆录的形式通过各种线索整理出他们作品的样貌与生命经历,其中包括托马斯·曼、雷马克、斯蒂芬·茨威格、约瑟夫·罗德、布莱希特等作家,内容多为犹太人作品、反战、社会主义倾向、乌托邦、有悖于纳粹国家主义思想等作品。它不是一部冷冰冰的学术著作或文学史料,而更像是一部鲜活的作家人生故事集,是有情感的,更是可以打动人的。
这本书写作的目的是:让被遗忘的从遗忘中走出来,把他们的生命、他们的著作呈现给今日的读者——你们。把焚书之人的胜利转成溃退惨败,重新光耀当时被焚烧的书籍,重写当时多数文人悲惨的生命——面临公义道德勇气的抉择与流亡的生活。这些生命在五月的那个夜晚所受的伤,是一个永远无法被疗愈的伤口。
焚书之书(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下载电子书
网友评价:
这本书不错
文笔优美,引人入胜。
很好看的书。
这是一部整理记录德国纳粹“焚书事件”中被焚书作家作品及生平的文学评论集,它通过史料再现了被世人遗忘的焚书作家群像;更是一部基于文学维度、企图用新的眼光看待一个似乎已经结束了的生活和时代的“第三帝国记忆盲点文学备忘录”。
装帧精美,经典语录
好书! 内容非常好!
这是一部整理记录德国纳粹“焚书事件”中被焚书作家作品及生平的文学评论集,它通过史料再现了被世人遗忘的焚书作家群像;更是一部基于文学维度、企图用新的眼光看待一个似乎已经结束了的生活和时代的“第三帝国记忆盲点文学备忘录”。
性价比很好,一如既往地满意
书中写道:最初的焚书,策划者不是戈培尔,不是希特勒,而是来自“德国大学生组织”。
这是一部整理记录德国纳粹“焚书事件”中被焚书作家作品及生平的文学评论集,它通过史料再现了被世人遗忘的焚书作家群像;更是一部基于文学维度、企图用新的眼光看待一个似乎已经结束了的生活和时代的“第三帝国记忆盲点文学备忘录”。
很好的书,发货很快
这是一部整理记录德国纳粹“焚书事件”中被焚书作家作品及生平的文学评论集,它通过史料再现了被世人遗忘的焚书作家群像;更是一部基于文学维度、企图用新的眼光看待一个似乎已经结束了的生活和时代的“第三帝国记忆盲点文学备忘录”。
很不错,发货快,服务好~
B站多位UP主强力推荐,故事描述纳粹体系中的“焚书坑儒”,内容足以排成电影剧本,引人深思
整体感觉还不错。
好书,值得推荐
一直在关注这本书,收到后也很喜欢,是我想要的
趁着双十二打折活动买了很多书
04 流亡者不识妥协之道 恩斯特?格雷舍 他自己早就描写过这一切。这一切,也就是为什么他们憎恨其它人没有像恨他那么深的理由。恩斯特?格雷舍(Ernst Glaeser, 1902-1963)在他造成轰动的小说《年次:1902》(Jahrgang1902,1928)里,把这一切写成像自传和这一代的纪录一般,[ 这本书是以1902年出生的那一代人为主,以及那个世代的经历如一次大战、经济恐慌等,小说是1928年出版。]海明威称这本书“他妈的好”,而且直到今天它仍被看成是理智的、不过份感伤的时代之书,非常值得一读。他自己以及和他一样在1902年诞生的这些人,被他描写成是失去方向、失落的一代,没有依靠和榜样,生存在两代中间的夹缝里,战争开始时是12岁,结束时16岁。“我们埋怨我们的青春,因为它阻止我们成就英雄事业。”格雷舍如此写道。他们的父亲们,刚刚还是小公务员,小小的社群组长,突然间变成英雄。孩子们欢欣鼓舞,热衷模仿前线:“我们手牵着手歌唱。我们称呼自己为‘德国弟兄’。我们发誓永远效忠对方。”什么可能性都有,什么都美好无限,在这样的青春中。只是不能上战场,他们不被允许上战场。忽然之间一切都不同了。一切都失去了,一切都被毁灭。他们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只知道,他们被欺骗了:“很快的,我们发觉,别人说的话,不再是他们心里所想。”情绪,原本是内心深处的表达,现在要遵从每日一令:“之前我们必须欢呼,现在我们必须哀愁。”信仰,格雷舍写道,信仰已经离他而去,不只是他,还有其它与他同年纪的男人:“战争属于大人。我们孤单的在其间迂回。我们什么都不相信,但是我们什么都得做。” 格雷舍的书中最出色的是,令人信服的将极端的立场、埋怨的牢骚以及个人的自怜描绘成一个世代的现象。唯独有时候,在很少的一些地方,在最孤独、最真切的可能里,他说的是自己:“每个人都知道,他们要去哪里,他们为什么受苦。而我不知道。”
引人反思:人类文明的载体就是书籍
名家名作,这本书内容非常精彩,图文并茂,故事非常生动,可谓篇篇珠玑。另外印刷质量也非常好,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我很喜欢。非常超值的一次购物经验。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本书。
好书,翻译得有点涩。
非常精彩的书!
朋友非常喜欢哈哈哈~
物有所值,十分满意,当当服务很好
焚书之书焚书之书
2009年“图霍尔斯基-文学传媒奖”(瑞典笔会文学奖)
这本书的目的,不在荣耀英雄,而是要捕捉那些在灰烬上扬起的作家身影,以及幸存者动人心弦的生命故事,这也是这本书特别好看的地方。——苏正平
德国花了超过半世纪的时间来反省这场浩劫,其努力虽仍是现在进行式,但已见反省的果实。——谢志伟
网上购书,首选当当,售后极棒
这个商品不错
这是一部整理记录德国纳粹“焚书事件”中被焚书作家作品及生平的文学评论集,它通过史料再现了被世人遗忘的焚书作家群像;更是一部基于文学维度、企图用新的眼光看待一个似乎已经结束了的生活和时代的“第三帝国记忆盲点文学备忘录”。
1933年5月,德国纳粹在柏林将94名德语作家和37名非德语作家作品焚烧,并在全国展开焚书活动,数万本书籍付诸一炬。“焚书事件”是一场重大的灾难,它使得德国文学史出现巨大断层,更改变了许多犹太作家和异议人士的命运。他们大部分因此失去了读者、家园,甚至生命,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就像当年销毁者们所设想的一样,几近被世人遗忘。
反映纳粹时代文化钳制,印刷精美,文笔优雅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请先
!